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织密织牢木兰溪“安全网”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性的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各级财政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实施木兰溪综合治理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为莆田这个春天最动人的故事。木兰溪养育了成千上万的莆阳子民,但水患频发也给这里的人民留下道道伤痕。木兰溪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全程推动的治水工作,他在福建工作时就针对木兰溪治理提出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和“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从1999年至今20多年来,财政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在织密织牢木兰溪“安全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莆田市从建设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始,不断拓展治理内涵和方式,逐步升华为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三位一体”的全流域系统治理,打造出全国水生态文明的木兰溪样本。
一、攻克技术难题,挥别千年水患
(一)柔情木兰,传奇古陂
哺育着莆田大地的“母亲河”——木兰溪发源于戴云山脉,流域面积达1732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05公里,从茫茫群山中奔流而下,汇入大海。木兰溪的名字,似女子般至柔至美,这或许是缘于千年前“开莆来学”的郑露奉召入仕,乡亲们在木兰山下的溪边撒上他挚爱的木兰花瓣,从此,莆阳文化遍地开花。
溪水至弱又至刚,有着滋润万物的慈爱本性,却又有攻击强石的刚烈之处。如今这流淌不息的木兰溪,温暖了多少莆阳子民的心。很难想象,千年前的木兰溪两岸,蒲草丛生,咸海之水,溯溪而上,灾情泛滥,两岸人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雨下东西乡,水淹南北洋。”由于洪水经常淹没木兰溪下游南北两岸的兴化平原,“南北洋”就被用来形容这片土地。“莆邑之南,原为斥卤。有泽有陂,有桑有圃。饮水之源,其功可数……”治水之难是摆在大宋兴化子民心中一道亘古未有的难题。治水先贤们前仆后继,三次建陂,木兰陂始建于宋治平元年(1064),建成于元丰六年(1083),历经二十载,方告成功。
(二)治理水患,破解难题
木兰陂虽然发挥了防洪、水运等功能,但却没能彻底改变木兰溪水患肆虐的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木兰溪水患再度猖獗,位于下游的村落地势平坦低洼,每年汛期必定遭到洪水侵袭。1999年10月,第14号超强台风引发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把木兰溪变成了“灾难之河”。6万间房屋倒塌,45万亩农田被淹,近3万名村民寄居他乡,2万名学生被迫停课……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赶赴莆田指导救灾,郑重指出:“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同年12月27日,木兰溪一期试验段工程建设开工,习近平同志和6000多名干部群众、驻军官兵一起参加了义务劳动,
拉开了木兰溪治理的序幕。历任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嘱托,逐一克服软基筑堤、裁弯取直、征地拆迁、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难题,接续推进木兰溪治理。
2011年,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从此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不设防的历史。木兰溪下游地区已超过10年未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县级以上城区防洪100%达标。历经20多年,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了近50亿元,村民根治水患的千年企望也渐渐走向现实。
二、加大财政投入,打造幸福木兰
(一)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各级财政推出多项有力举措,为木兰溪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统筹”治理注入强劲动力,切实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一是中央财政为莆田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2011年国家水利部特别批准将木兰溪纳入“全国中小流域三位一体规划”,由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治理。2019年中央财政专项投入木兰溪流域玉湖企溪联通项目5000万。二是省市级财政合力推进木兰溪治理建设。2015年至今,省市级财政分批分次投入约26亿元,把木兰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木兰溪沿岸生态修复工程、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等项目作为重点的治水和生态保护工作来抓,进一步巩固木兰溪治理成果。三是加大环保投入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工作。2020年度市县两级共筹集并拨付木兰溪流域生态领域补偿金7320万元,并获得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3.2亿元,其中最大一笔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木兰溪河口蓝色海湾)1.54亿元。四是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莆田市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和片区开发建设2021年行动计划中提到,“年度计划投资48.56亿元,将围绕打造‘六水木兰’,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木兰溪”,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动范本”。
(二)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治水接力代代相承,二十载接力,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卓有成效。2019年11月木兰溪入选第一批水利部示范河湖建设名单,2020年11月10日木兰溪通过水利部首批示范河湖验收,11月25日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2020年11月,财政部预算司王克冰巡视员来莆调研,高度肯定了莆田市木兰溪防洪生态治理取得的成效……
木兰溪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擎画、全程推动的治水和生态保护工作,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先行探索的重要范例。沧海变桑田,木兰溪治理能够取得现在的成效,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离不开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媒体集中报道木兰溪治理实践。中组部把木兰溪治理实践列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案例,中央党校把木兰溪治理列入教学案例。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对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小流域河道治理、蓝色海湾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和木兰溪下游水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将木兰溪列入福建省“五江一溪”防洪工程,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11.73亿元。
三、深植为民情怀,驱动经济发展
(一)以民为本,不忘初心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建设关系民生福祉。1999年,莆田全市财政收入才10亿元,而系统治理木兰溪需要几十亿资金,自身财力显然无法承受如此庞大的防洪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实际情况,指导莆田市采取分期分阶段渐进治理,能够马上治理的要及时治理,不能马上治理的制定长远目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木兰溪治理折射出习近平总书记治水理念的发展与成熟,让木兰溪走过了水患之河、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的历史性嬗变。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为民情怀的责任担当,莆阳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百折不挠的精神丰碑。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莆阳百姓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感受最深刻,受益也最直接。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的感召和引领下,莆田市各级领导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阻力,都不放弃对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借水兴业,水美民富
莆田因荔枝树满城,故得名“荔城”。这里保留着上千亩上万株荔枝树,堪称“城市绿肺”。悠悠木兰溪流迂回流淌,昼夜不息,北面是荔枝林水乡风貌,南面是农家乐园。木兰溪畔夜色阑珊,如同在画中游,每一次的溪畔行走,都有一种滋润心田的感觉,每一次的溪畔行走,都在用心寻找与母亲河的契合点。公园的绿道上人群熙熙囔囔,已成为休闲娱乐、旅游观景的重要场所。
如今的木兰溪沿线,不仅有万亩良田,还建起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设施,沿岸水患“洼地”如今成为产业集聚“高地”。沿着木兰溪自西向东,古典家具、鞋服、电子信息等一系列产业蒸蒸日上。2020年,莆田地区生产总值达2643.97亿元,比1999年增长8倍多。此外,依托木兰溪系统治理产生的文化、景观效益变成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建成九鲤湖等13个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吸引各地游客前往参观,带动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水利兴则天下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与倡建的木兰溪治理,已成为中国大地上一卷清风明月的生态标本。人民,在生态治理中享受到水清、绿岸、城美的生态环境。从此,河晏海清、安居乐业的生活画卷铺展在美丽的莆阳大地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福建监管局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扎实做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和重点生态修复治理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资金绩效评价审核、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和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执行率审核、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摸底调查等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木兰春涨,新韵流淌。新时代财政人要争当孺子牛、勇当拓荒牛、甘当老黄牛,要主动担当作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接力,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持续让木兰溪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
附件下载: